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贵州新闻 > 六盘水市
分享到:

亚洲首座生态博物馆在发展与保护中求平衡

时间:2013-4-18 11:47:25    |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布者:admin


图为长角苗少女在表演苗族舞蹈。 王超 摄

在草坪上玩耍的长角苗女孩。 王超 摄

  中新网六枝4月16日电 (记者 王超)在贵州六枝特区梭戛乡境内,坐落着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在这里居住的的苗族分支“长角苗”,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支系之一。如今这个偏远的民族村寨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改变,他们正试图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间找到平衡。

  作为中国和挪威文化合作项目,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于1998年10月31日建成开馆,由苗寨社区和信息中心构成。博物馆所在的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就是苗族聚居地的主要村寨之一,生活在这里苗族居民至今仍完整地保留和延续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记者刚要进入博物馆就被带着巨大牛角状头饰的长角苗少女围住,需喝下她们用牛角端来“拦门酒”才能进入。她们头的头饰是用历代母系长辈的头发掺着黑麻毛线搓成辫子缠于木角上,扎成的大髻,有3至6公斤重,因外型似牛角而被称作“长角苗”。

  在博物馆内,十多个长角苗少女正在为观光的游客表演歌舞,还有几个苗族小女孩聚在草坪上玩着手机。25岁的熊壮美,长期在博物馆内从事民族服装制作和民族歌舞表演,她告诉记者,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博物馆的开发,到这里旅游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但这并未影响到当地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并且由于能带来经济收入,村民们也都很重视对文化的保护。

  由于地势偏远,高兴村村民长期从事传统种植业,2002年前,这里的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许多村民都还居住在茅草房中,高兴村也被列为六枝特区异地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村。十年间,高兴村通过新居建设,让村里通水通电通路,利用民族文化开发旅游业,使得当地400多户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到4000多元。

  对于这样的发展,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工作人员毛仕忠坦言,文化的开发会与保护有一定的冲突,但他也表示,不能因为保护文化就让当地居民永远的贫困下去,而是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像在民居改造的过程中,让他们搬出了世代居住的茅草房,虽然改变传统地建筑样式,但避免了他们居住危房的隐患,而传统的建筑可以建立资料信息中心让它保存下去。

收藏本文章    |    复制本页地址    |    顶一下(0)    |    踩一下(0)    |    更多六盘水市    

网友评论:

验证码:看不清楚,点击更换
登录 (请登录发言)
深圳市贵州商会
服务团队
秘书长 王弟伦 秘书长 王弟伦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外联部 金素文 外联部 金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