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财经
分享到:

李克强正在力治金融“消化不良症”

时间:2013-6-24 10:17:41    |    信息来源:价值中国    |    发布者:liu

      6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这是一个多月以来,李克强总理第三次提及存量资金问题。
 
      一个月时间,在宏观经济数据极不理想,经济复苏没有起色的情况下,没有象外界所希望的那样,放松货币政策,而是三提盘活货币存量。显然,这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领导所为,也是一个颇富理智的决策者所为。
 
      众所周知,温家宝担任总理期间,最擅长使用的手段就是货币政策刺激。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就投放了20多万亿资金。更重要的,2008~2010年期间超量投放的信贷资金,基本都投到了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极少数大型企业手中,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得到信贷资金的有效支持。同时,近两年快速增长的社会融资,包括债券、信托、中票、短融、私募等,也因为种种原因,进入到了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和少数大型企业口袋。
 
      这也意味着,存量信贷资金和新增社会融资在实体经济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实体经济融资难的矛盾并没有因为信贷资金的天量投放和社会融资的快速增长而得到缓解。相反,一方面,在市场流动性一直处于过剩状态下,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在信贷政策收紧后,银行也是首先向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刀,不仅收贷现象十分严重,各种提高信贷成本的不规范行为也越来越多,导致实体企业生存难度更大,运行更加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信贷资金天量投放,经济复苏却步履艰难的主要原因。
  
     真的很难想象,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口号是怎么喊出来的,又是怎么对外公开宣布中国经济已经“率先复苏”了。
 
     毫不客气地说,李克强总理所以如此“冷静”地处理货币政策,并不是他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存在的风险,也不是他不希望中国经济能够速度变快一些,更不是他不希望在自己接任总理后能够“政绩”光彩一些。
 
     但是,他没有办法,他只能冷静克制,只能通过稳健、稳定货币政策来为中国金融医治“消化不良症”,为中国经济医治经脉不通,而不能只为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为一时之得做长期之失。
 
     可以这样说,盘活货币存量比任何政策措施都重要。如果再继续给中国经济注水,继续放松货币信贷政策,那中国经济就真的危险了。
 
     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正确的决策,能否得到银行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此时此刻,行政手段应当在盘活存量中发挥更多作用。不然,决策是难以得到正确落实的。
收藏本文章    |    复制本页地址    |    顶一下(0)    |    踩一下(0)    |    更多时事财经    

网友评论:

验证码:看不清楚,点击更换
登录 (请登录发言)
深圳市贵州商会
服务团队
秘书长 王弟伦 秘书长 王弟伦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外联部 金素文 外联部 金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