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金砖国家:引领新兴市场 携手共同发展

时间:2013-10-31 12:06:09    |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布者:pei
                          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外飘扬着金砖国家的国旗
    中国与俄罗斯:

  携手提升经贸合作“含金量”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廖伟径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不久前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参加了中俄总理第十八次定期会晤,两国重申了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突破1000亿美元、2020年突破2000亿美元的目标,双方还签署了多达21项合作协议,丰硕的成果为中俄经贸合作再添动力。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中俄经贸合作“波澜不惊”地保持着稳步发展的健康势头实属不易。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创881.6亿美元新高,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的快速攀升见证了中俄经贸合作的活力与潜力。不过,两国政府并未满足于贸易额的增长,而是明确提出要实现贸易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经贸合作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小步快跑”,在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地方合作等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显著提升了经贸合作的“含金量”。

  在中俄经贸合作中,能源是被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领域,在俄对华出口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中俄能源合作从来不缺“大单”,不久前俄能源部部长诺瓦克在北京表示,今年将是中俄能源合作的“突破年”:两国签署了未来25年俄罗斯向中国供应3.65亿吨原油的供油协议,从2015年起中俄石油管道的输油能力将达到每年2000万吨,从2018年到2037年将提高到每年3000万吨;同时今年也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由共识转化为具体协议的关键节点,俄方预计今年年底两国可签署最终供气合同,自2018年开始俄将通过“东线”天然气管道实现对华输气。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俄正从“深度”、“广度”着手全面提升能源合作水平。从深度而言,中俄油气合作正逐步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以中石油入股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俄石油与中石油组建合资企业、中俄东方石化炼油项目等为标志,中俄在能源上下游合作一体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广度来看,中俄在电力、核能、煤炭等领域合作稳步推进,正成为两国能源合作的新增长点。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线为两国开展地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随着《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远东的跨界地区已成为中俄经贸往来最直接和最活跃的区域。今年,中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始迈向实质性“对接”。今年10月俄交通部对外表示,中俄计划在2014年2月正式启动跨阿穆尔河铁路桥梁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这将对推动中俄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地方合作始于两国边境地区,但已不限于边境地区。目前双方正考虑开辟包括喀山在内的俄伏尔加河沿岸地区与中国重庆、武汉之间的航班,以打通伏尔加河沿岸与中国长江中上游各城市乃至各城市群之间的联系。

  中俄双边贸易额的快速提升,对两国金融合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次中俄总理会晤中,双方商定要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和信贷领域扩大使用本币,加强在相互提供出口信贷、保险、项目融资和使用银行卡等领域合作。目前,中俄已在边境地区开展了卢布现钞兑换业务,两国商业银行还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并开设代理行账户,有力促进了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在今年10月,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与中国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总额为19亿美元的信贷协议,标志着两国银行间金融合作日益紧密。

  在两国高层政治决策的持续推动下,随着中俄经济互补性的不断增强,有理由相信中俄双边经贸关系将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牢固基石。

    中国与印度:

  建设“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

  西南亚研究室主任 王世达

  10月22-24日,印度总理辛格应邀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政要会面,并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演讲。辛格此访可谓成果丰硕。中印两国共签署9项合作协议,内容涵盖边防、跨境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和文化等领域。这些协议的意义在于彰显中国和印度“新型大国关系”的精神内涵,即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互利共赢合作。

  在中国和印度两国交往中,释放“合作”信号十分重要。今年李克强总理访印期间,中印发表联合声明,特别提到了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的重要性。声明内容涵盖经贸、科技、人文、区域、防务等各个领域,既有具体目标,也有合作方式,内容丰富,操作性强。从国际合作角度讲,中印同属“金砖国家”成员,对外联合发声有助于提升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

  在扫清两国合作障碍的过程中,直面边境问题是中印关系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印互为人口最多的邻国,彼此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上,中印既经历过以“印地一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以及“潘查希拉金德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岁)为代表的黄金时代,又曾有过不友好记忆。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作为两个人口最多、潜力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印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话语和利益诉求:在全球层面上,两国均希望构建更加平等的国际政治体系和更为公平的国际经济制度,主张各国不论大小在国际事务中一律平等相待,反对以各种动听口号包装起来的霸权主义和强权行径。在地区事务上,两国都希望维持南亚、东南亚乃至整个“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在遏制恐怖主义、打击海盗等方面存在巨大合作空间。从长远看,唯有双方始终明确中印关系的重要性,将边界问题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特别是避免其绑架中印关系全局,才能迎来最终解决的一天。

  如今,两国正在加强合作中向“新型大国关系”迈出坚实步伐。辛格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演讲时表示,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认为这是周恩来、尼赫鲁等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开启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对于两国增强互信与进一步发展关系非常重要。同时,辛格还勾勒出了未来印中关系的蓝图,提出未来发展双边关系的7项原则,列举了8项最具有合作潜力的领域。从中不难看出,辛格所强调的“尊重彼此主权和利益”、“保持高层次战略沟通”等原则恰恰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内涵——“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相呼应,所列举的“欢迎中国投资推动印度的基础设施现代化”、“联手获取能源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合作领域也正是“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诉求——“互利共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辛格在访问期间明确表示,结盟和遏制的旧理论已经过时,印度和中国不会被遏制,也不应寻求遏制别国。印度欢迎中方崛起。印中合作的好处远大于遏制对方可能带来的收益。

  辛格将于2014年卸任,此次“落幕外交”可谓大气磅礴,成为印度2013年度外交中最耀眼的一瞬,也为确保中印关系保持上行态势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辛格在演讲中所呼吁:印中两国不是命中注定的对手,我们应该拿出成为合作伙伴的决心,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来定义两国的未来。

    中国与巴西:

  树立新兴大国战略协作典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 吴洪英

  中国和巴西均为新兴大国,又同为金砖国家成员。两国自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2年晋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战略互信与战略协作不断深化。两国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全球性。中巴合作不仅有助于实现各自的“强国梦”,而且有助于提升新兴大国整体形象,甚至有助于推动建立公平、合理、民主的国际新秩序。

  中巴合作互补性强、战略契合度高,是两国合作的持久动力。中国是亚洲最大经济体,拥有13亿多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经济体,拥有两亿人口和85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显然,两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庞大消费市场。同时,巴西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集的国家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仍需要吸引外资来帮助建设和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关键阶段,需要进口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以确保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完全实现,而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越来越高的技术水平,成为中企实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撑。可见,中巴两国经济互补性非常强,合作潜力巨大。尤其中国作为东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作为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均面临促进经济增长、为人民谋福祉、跻身世界强国行列的重任,毋庸置疑,两国可以利用各自比较优势,进行互补性合作。此外,中巴两国均为地区性大国、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相似的身份以及共同的任务,决定两国对于国际事务的看法相似,决定两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相似,决定两国需要在战略上相互借重与相互支持。

  中巴合作具有明显的战略性特征。长期以来,中国与巴西两国领导人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双边合作,均视与对方的合作为自己的发展机遇。1993年中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发展中大国之间建立的第一个战略伙伴关系。从此,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中国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国与巴西贸易额达85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8%;2013年1-6月,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额达402.4亿美元。最近,中国不仅超过欧盟成为巴西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且也是巴西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主要投资国。中巴战略合作还得到机制上的保障。2004年双方建立“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2007年建立并启动战略对话机制,2012年签署《2010-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2012年签署两国政府10年合作规划,2013年决定成立“中巴工商论坛”,在2013年金砖峰会上巴西对中国2012年6月倡导成立“中拉合作论坛”的倡议作出积极回应。

  中巴合作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近些年,随着中巴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两国不仅在金砖国家、20国集团、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多边机制中开展广泛合作,而且还在世界经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国际金融改革、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重要全球性议题上进行沟通、对话与磋商,甚至明确将武器控制、气候变化和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G20峰会内开展协作等纳入双边合作议程,不仅充分体现中巴在重大问题上的战略共识与战略协调,而且也客观上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推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跨区域合作。

    中国与南非: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今年是中国与南非建交15周年。纵观15年来中南贸易增长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南双边贸易数字高度增长的轨迹,速度之快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中南建交时,双边贸易额只有约15.7亿美元。2003年,中南双边贸易额达到38.7亿美元,增长了2.46倍。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78.2亿美元,是1998年的11.35倍。2009年,尽管有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中南贸易额仍达到160.6亿美元,占中非贸易额的近20%,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南非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2012年,中南贸易额创下599.5亿美元的新高。2013年1至8月,中南贸易额达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中国已连续4年稳居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南非则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15年间,中南双边贸易额增长了近40倍,堪称中南关系史上的一个奇迹。

  随着双边贸易额的迅猛增长,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在逐渐优化,贸易不平衡的状况逐步取得实质性改善。在以往的中南贸易商品中,中国主要从南非进口矿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向南非出口制成品。为优化这一商品结构,南非政府鼓励企业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对华出口。从2010年开始,南非向中国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已经有了显著增加,例如机动车、引擎零件、电子器械、电子变压器、葡萄酒和柑橘类水果等。随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增加,南非贸易开始由逆差转为顺差。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599.5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中,中国向南非出口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从南非进口446亿美元,同比增长39%,中方逆差293亿美元。

  在双边投资领域,中南合作成果斐然。鼓励企业双向投资是中南两国政府长期实施的投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中南企业都成功地在对方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投资,投资额和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增长势头。两国双向投资已从传统的家电、矿业、冶炼等领域扩展到金融、电信、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

  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支付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北汽集团、海信、华为等中国企业纷纷在南非建立工厂,注重本地化发展。2011年底,中国累计对南非投资达70亿美元,在南非累计设立超过162家中国企业。中国企业主要分布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和南非各省的工业园中,投资项目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包括纺织服装、家电、机械、食品、建材、矿产开发及金融、贸易、运输、信息通讯等。

  与此同时,南非在中国投资也取得长足发展。世界第二大啤酒酿制商南非米勒投资中国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持有49%的股份。南非传媒集团Naspers投资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成为海外媒体集团投资中国最成功的典范案例。南非Nortech国际公司的车辆交通检测设备和系统、人员流量解决方案等也广泛应用在中国市场。

  在旅游领域,近两年中国赴南非游客的增长数字捷报频传,预示着中国人赴南非旅游步入高速增长期。2006年,中国赴南非游客仅4.19万人。当年南非旅游局的目标是2020年突破每年吸引10万中国游客的目标。2011年,中国赴南非游客首次达到8.48万,显露出突破10万游客大关的曙光。2012年,中国赴南非游客人数超过13万,使南非提前8年超额实现了预定目标。

  展望未来,中南经贸与投资合作充满机遇,前景广阔。目前,两国都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双方在发展思路上有许多契合之处。这一大趋势决定了中南双边合作仍将保持稳健快速的发展势头。
收藏本文章    |    复制本页地址    |    顶一下(0)    |    踩一下(0)    |    更多国际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看不清楚,点击更换
登录 (请登录发言)
深圳市贵州商会
服务团队
秘书长 王弟伦 秘书长 王弟伦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外联部 金素文 外联部 金素文